今天一早,我带着爸妈去了美国使馆,帮他们办理 B1/B2 签证。
其实,这并不是父母第一次申请美国签证。父亲在 2014 年的时候就跟我去过一次美国,那次我们一起去了 拉斯维加斯、环球影城,还顺便去看望了我以前寄宿过的 Corbett 一家人。而母亲,也曾在我上大学时陪我去过一次使馆。当时我正准备学签返签,她想申请探亲签证去美国看望我。那时的美国签证还没有现在这么难,签证官态度也很好。我记得特别清楚,那次窗口是一位白人女签证官,她耐心地解释:因为我和妈妈当时都在国内,刚见过面,所以探亲的理由不成立,只能拒签。但她也安慰说,这不会影响妈妈以后再次申请。
转眼十多年过去,爸妈这次又一同来到美国使馆。一路上我都很担心,会不会又像十多年前那样——父亲顺利获签,而母亲被拒,这样反而成为一种“必须回国的约束”。
当我看到父亲从使馆里出来时,满脸笑容,我心里就踏实了。果然,他告诉我:见到签证官后,签证官先问他们要去美国做什么。父亲说:“想和孩子一家人一起去美国,看看以前我在那边上学时寄宿家庭的老朋友们。”结果,签证官完全听不懂父亲的 江西口音,立刻找来翻译。后来又问了一些关于我在国内工作的情况,以及我是否会一同前往。父亲如实回答后,翻译就告诉他们:“你们的美国签证通过了。”
说实话,美国签证算是我们一家人最幸运的了。相比之下,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直因为我们家两个孩子相差三个月的特殊情况,总是拒签其中一个孩子,始终没能全家一起成行。只有美国,这次给了我父母、孩子,甚至我自己一张全家同行的签证。
今年冬天,我们终于可以一家人再次踏上美国的旅途。父母年纪大了,这也许是他们一生中最后一次远行到美国的机会。对我来说,这不仅是一趟旅行,更像是一个圆梦时刻:能和父母、孩子一起走过我青春时的足迹,让他们亲眼看看我曾生活过的地方。
